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勢喜人,產銷增速同比分別增長85.6%和125.6%,這一增速也讓中汽協認為“完成今年100萬輛的目標應該不成問題”。與此同時,今年前5個月,傳統燃油汽車產銷同比較快增長,總體表現良好,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能源汽車成拉動車市增量核心動力
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繼續保持高增速: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6%和12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9%和112.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萬輛和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8%和196.8%。
往年受補貼等相關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在上半年往往銷量平平,但今年5月銷量突破10萬輛,發展勢頭良好,完成今年100萬輛的產銷目標應該不成問題。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廠家數據,5月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售9.2萬輛,環比增長30%,同比增長1.4倍,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表現均強。相比之下,傳統燃油汽車(乘用車)零售增速僅為0.5%。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國內車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動力。相對于去年5月的平緩走勢,今年5月走強力度很猛,體現了新能源汽車在政策明朗后的階段性發展動力較強。
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萬輛和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7.3%和218.4%。
雖然不排除在新的補貼政策實施之前,部分汽車企業采用搶先注冊等方式來提前完成產品的銷售,從而推動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上漲。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不斷增強,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我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補貼新政推動高質量發展
所謂的“新的補貼政策實施”是指今年6月12日開始執行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策。今年2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要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標準,推動高續航乘用車增長,推動專用車規范升級,實現高質量增長。
為調整完善推廣應用補貼政策,《通知》指出,要提高技術門檻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分類調整運營里程要求。
補貼新政的實施將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例如,與2017年補貼政策相比,補貼新政明確低于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純電動車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高續航里程的車型,對電池容量需求較高,也就要求更大的裝載電池的空間,進而會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中大型化,并均衡推動新能源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均衡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高端化發展的需求。
總體來看,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將保持較強增長態勢,而補貼新政的實施,將推動動力電池產業的技術升級和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推動新能源汽車結構性的高端車型高質量增長,形成以中高端乘用車和高端物流電動專用車為核心增長動力的新能源汽車高增長的新局面。
與2017年補貼政策相比,補貼新政雖然總體處于退坡狀態,但對關鍵技術的補貼標準卻進行了適當提升。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將逐步分化,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時代或將加速來臨。